《光明日报》:我的南极日记


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讲述人: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必威中文官网 副研究员 粟多武
2020年2月1日,南极中山站入冬第一天,天气预报为白天风力7至8级、阵风9至10级。但早饭过后,风力陡然增强,超过了8级,而且夹杂着大雪,步行十分困难。从食堂到工作帐篷不到600米的路程,平时需要6分钟左右,这次我却花了10多分钟。进入工作帐篷后,我便开始操作仪器。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绝对重力仪,承担着极区海洋重力校准技术研究的使命。
这时,帐篷的门帘和窗帘都被大风吹开,雪花陆续飘了进来。帐篷金属支架随着大风不停晃动,响声特别大,部分篷布已经出现裂纹,整个帐篷似乎就要被撕裂。站上气象播报员说,上午最大风力达阵风11级(风速约110公里/小时),而帐篷的设计抗风能力为9级。我跟国内的课题组同事反映天气情况和仪器面临的风险,他们建议关闭仪器、人员撤离。但我觉得,来南极的机会太宝贵了,我得抓住一切时间开展科研工作。为了采集极端恶劣环境下的测量数据和验证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我坚守在帐篷内工作了6个小时,也获得了6小时的有效数据。
这是我们的绝对重力仪首次在极地恶劣环境下获得的第一手宝贵数据!这些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在11级狂风等极地环境下,国产绝对重力仪仍能稳定正常工作,且达到设计指标,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发生产具有极高环境适应性高端绝对重力仪的国家。
晚饭时,气象员告诉我,晚上至第二天凌晨的最大风力将达11至12级(风速约120公里/小时),提醒我不要去工作帐篷。此时,仪器仍处于待机状态,我果断地向站领导提出,调两台挖掘机去工作帐篷的迎风面进行挡风,防止帐篷和仪器被风暴损坏。站领导紧急开会讨论,批准了我的请求,迅速派遣两人开着挖掘机到达指定位置,帮助工作帐篷抵御即将到来的12级风暴。
当晚9点和次日凌晨1点多,我两次到帐篷查看仪器情况。确保仪器安全后才睡下,此时已是凌晨2点。然而,哪能睡得安稳!迷迷糊糊中,梦到工作帐篷遭超大暴风雪袭击,即将被摧毁,帐篷里的精密仪器危在旦夕……我冷不丁地醒来,赶紧奔向宿舍楼窗户前,看到帐篷还在原地矗立,这才放心。再看时间,不到凌晨5点,但之后就睡不着了,总想着帐篷和仪器。6点半又到现场查看,除了篷布部分地方轻度撕裂外,帐篷总体安全。此时,风力已经渐渐减弱为8至9级,大风暴已经过去。紧急调用的两台挖掘机起了作用,帐篷和仪器抗住了12级飓风。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来源:《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1日07版)